疫情在前,使命在肩 ——致敬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南医公卫校友

发布者:公共卫生学院发布时间:2020-02-06浏览次数:1414

2020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扩散到全国,全民动员,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和最紧迫任务,身为公卫人,守土有责,重任在肩。在此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战中,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广大校友们奋战在各地疾控部门和相关单位,直面抗疫斗争第一线。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勇气,为保护民众健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科学防控的铜墙铁壁。

 

争分夺秒出病毒,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检测病毒样本是关键一步。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实验室是一个无比重要又略显神秘的地方。在这个与病毒交锋的高风险战场,一群疾控人争分夺秒、全力投入,努力用最快速度出病毒,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校友,徐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杜阳光告诉记者,进行病毒检测,必然要近距离接触病毒。病例样本就是疑似患者的痰液和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样本,这些都是最厉害的传染源,即便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检验人员也要格外谨慎。如果检测为阳性,检验人员还必须再次检测一遍,并将样本将被送往江苏省疾控中心复核,然后做出确诊结论。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检验人员需要穿戴密不透风的三级防护装备,人难免会不舒服,行动也不方便,再加上眼罩容易起雾,影响视野,检验人员的操作要格外仔细。在杜阳光看来,这种泡在实验室里的煎熬,一个人能坚持4个小时就算是极限,但在当前的疫情之下,他们团队却一次次打破这种极限。

杜阳光是第一个打破极限的人。从大年三十起,他差不多有八、九天的时间全天候坚守在科室,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是泡在实验室。

(杜阳光与实验室内的检验员沟通交流)

 

 

一锤定音给出终审判决,让病毒无处遁形。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拥有全省唯一一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在全省不明原因病原检测中屡建战功,始终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病毒在他们面前从来无处遁形。实验室的陈诚、邵燕、李国莉都是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校友,他们三人全部在一线做新冠检测,全省所有样本的最后确诊,都要靠他们。

核酸提取是整个实验流程中“最危险”的一步,也是“最难受”的一步。检验人员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呼吸不畅的N95口罩,戴上护目防溅屏和双层手套,在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中提取病毒核酸。如果要形容这种感受的话,就像穿着雨衣去蒸桑拿。这样的着装,普通人估计一上身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了,而检验人员每次穿着它要连续工作3小时以上。实验过程中,检验人员没有办法喝水、也不能上厕所。

 

(实验人员在进行病毒样本检测)

 

 

分秒必争、追踪溯源,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消杀。

一个又一个疫情电话,一次又一次现场处置,和疫情抢时间,不分昼夜,马不停蹄。为了第一时间流调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各地疾控人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面罩、护目镜,直接与病人面对面,仔细询问病人发病前后去过哪些地方、坐过什么交通工具、接触过哪些人、整个发病过程和就医情况。询问完毕,还要立刻对密切接触者的排查追踪管理,根据患者提供的线索在第一时间内,一个接一个地找到跟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员。每一位患者,需要排查密切接触者达数百人。

面对一次次现场消杀,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校友黄立业提早谋划,将孩子送回了老家,自己则坚守在了单位,24小时随时待命奔赴现场进行疫情处置。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也同样坚守在临床一线,与丈夫并肩作战。非常时期,我们责无旁贷!黄立业说。

(入户追踪密切接触者、现场消杀)

 

 

驰援地方,督导防疫,驻守一方安宁。

1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江苏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其他多省也出现了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案例,疫情存在着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江苏省疾控中心迅速组建应急队,奔赴我省13个设区市进行防控方案督导!

由于这次时间紧张,很多人默默退了回家的车票、机票,和亲人打了一通赴前线的告别电话,发了一条不能在家吃年夜饭的致歉微信,和孩子打了一个与平日无差的视频,反身就开始迅速收拾行囊,背上装备,整车奔赴全省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校友竺丽梅驻点南京疾控,刘巧驻点淮安疾控,朱立国先后驻点镇江疾控和扬州疾控,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每个区的疾控、发热门诊、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隔离酒店、火车站、高铁站、机场、卡点,高速路口,都要去。

工作很辛苦,每天睡不了几小时,整个春节都见不到孩子,甚至电话都没有时间打。但是为着老百姓的健康,他们一直都在坚持和努力!

  

(竺丽梅在南京督导基层社区防疫工作)  


(刘巧在淮安督导“两站一场一码头”检查)


 

(朱立国在扬州督导发热门诊工作)

 

一名党员,就是一位先锋战士,哪里需要在哪里。

黄棪,中共党员,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校友,常州市邹区镇卫生院党支部委员。年前她答应了在老家的儿子今年一定回家陪他过年,但在接到24小时随时待命的通知后,她决定,这个春节不回老家靖江,在常州坚守岗位。当她得知江宜高速邹区收费站卡口需要医务人员协助公安、交警为通行车辆司乘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和询问登记的消息后,她第一个报名。父母担心她在户外低温工作身体吃不消,她却说:“你们不用担心,我是一名党员,我当然要冲在前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为疫情防控做自己应有的贡献。”


 

(左:黄棪在高速邹区卡口协助工作,右:黄棪在群内积极响应号召)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次星夜兼程的出发,这是一份不计报酬的奉献!疫情在前,使命在肩,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全体南医公卫校友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