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高层次引进人才李有教授课题组联合国际呼吸道病毒全球流行病学网络(Respiratory Virus Global Epidemiology Network, RSV GEN),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不同月龄及出生月份婴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住院负担》(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hospitalisation by chronological month of age and by birth month in inf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全球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住院的逐月年龄分布情况,结合不同地区RSV季节性流行数据,开发并验证了一套可预测不同出生月份婴儿RSV住院风险分布的在线工具。
图1.文章首页
RSV是导致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已有两种针对所有婴儿的RSV被动免疫产品获批,包括直接用于婴儿的长效单克隆抗体尼塞韦单抗(nirsevimab)和孕妇接种的母体疫苗(RSVPreF)。鉴于两者保护期仅6个月左右,需根据更精细月龄分组的疾病负担分布进一步优化疫苗实施策略,以提高其保护效率。
研究根据系统文献综述提取的已发表数据以及RSV GEN合作者分享的未发表数据,首先使用贝叶斯模型估计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婴儿RSV住院逐月年龄分布情况,通过将年龄分布模型与RSV季节性数据相结合,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套用于估计不同出生月份婴儿RSV住院风险分布的在线预测工具;进而使用该预测工具,估计了不同国家不同出生月份婴儿的RSV住院分布情况。
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随着月龄的增加,婴儿RSV住院负担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高收入及中高收入国家的RSV住院高峰月龄为1-<2月龄,中低收入/低收入国家的高峰月龄为2-<3月龄;②60%以上的婴儿RSV住院发生在生命的前六个月;③对于在线预测工具,模型预测的不同出生月份婴儿RSV住院负担分布与实际观测的住院分布基本一致,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高度相关;④不同出生月份的婴儿RSV住院的年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高峰月龄也有所不同;⑤在婴儿出生后前6个月内,RSV住院累积占比最高与最低的出生月份风险比范围为热带地区的4.24(95%预测区间:1.72-12.34)到温带地区的24.58 (3.1-42.67),而出生后第一年内的风险比范围则为热带地区的1.77(1.25-2.63)到温带地区的3.13(1.62-3.58)。
图2.模型拟合的按国家收入水平分层的不同月龄时RSV住院的占比(A)及累积占比(B)
图3.模型预测的不同国家、不同出生月份婴儿0-<6月龄期间及1岁内RSV住院的累积占比以及实际观测的季节性分布
上述研究提示,尽管全球范围内婴儿RSV住院负担的高峰月龄为1-<2月龄或2-<3月龄且主要集中在6月龄以内,但不同出生月份婴儿的RSV住院年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RSV被动免疫策略应根据当地RSV疾病负担的年龄和出生月份分布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最大限度提升单剂免疫接种的有效性。
我院李有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郭玲为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