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2020MPHCBL03

发布者:公共卫生学院发布时间:2021-01-13浏览次数:19

编号:2020MPHCBL03


南京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接种后死亡的调查诊断






撰写者

陈聪,张建陶,甄茜,韩长磊,凌良健,唐少文

案例来源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查者

公共卫生教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调查诊断;医患沟通;医疗事故

启用日期

20199






注意:所有资料版权归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所有,不得翻印,违者必究。



一、案例简介

某受种者,女,201677日出生,出生情况良好。2016913日在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第一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2016915日凌晨死亡,家属怀疑死亡原因与预防接种有关。接报后,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网络直报并向保险公司报案,疾控中心在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和预防接种资料,同时向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省疾控中心汇报情况。调查围绕疫苗冷链追溯、同批次疫苗接种情况、患儿接种流程、接种门诊和医生资质、尸体解剖、家属访谈、死者出生和诊疗情况开展。在调查结束后召开由儿科学、免疫学、药学和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会。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患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后所发生的猝死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有关,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根据江苏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对该患儿予以保险补偿。


二、教学目标

本案例以一例婴儿预防接种后死亡的真实事件为背景,通过讲述此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诊断和医患沟通等一系列流程,引导公共卫生研究生掌握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政策、疫苗监管和冷链管理、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和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尤其是死亡病例、偶合症的调查诊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案例涉及知识点

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概念、分类;

2.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调查、诊断、鉴定;

3. 疫苗接种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

4. 如何判断死亡和疫苗接种的关联性;

5.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撰写;

6.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方案;

7. 医患沟通。


四、案例涉及学科

1. 流行病学

2. 疫苗学

3. 免疫学

4. 儿科学

5. 内科学

6. 病理解剖学

7. 诊断学

8. 法医学

9. 医患沟通学


五、案例特色

1. 本案例是因疫苗接种存在偶合症而引发得死亡,实际工作中极为罕见。因此,调查诊断其真正原因至关重要。如何公正客观地得出调查结论,如何排除疫苗接种原因等等,都需要细致周密的调查、取证,这需要涉及多学科多人员参与,共同商议和决策。

2. 由于家长片面认为是疫苗接种引起的死亡,且在网上发布对接种门诊的不满,引起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在开展调查诊断的同时,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如何还原事实真相,如何消除其他家长的疑虑,这对于继续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