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2020MPHCBL01

发布者:公共卫生学院发布时间:2021-01-13浏览次数:20

编号:2020MPHCBL01


南京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






地铁工程竣工阶段车站卫生风险监测评估






撰写者

熊丽林,唐彦钊,张景山,陈春静,韦丽,贾云飞,吴炜

案例来源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查者

公共卫生教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地铁环境卫生;环境卫生监测;健康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风险监测与评估;公共场所卫生;卫生学;卫生管理

启用日期

20199






注意:所有资料版权归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所有,不得翻印,违者必究。


一、案例简介

南京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工程各项验收已经全面启动并陆续完成。为了解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后室内公共区域环境的卫生管理水平,本次调查针对室内站点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本次评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现场调查、卫生检测、对照国家标准规范等方法,在车站选址及周边环境、站内环境卫生质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生活饮用水卫生、建筑卫生、辅助卫生设施、卫生应急与管理等方面逐一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做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保障地下车站环境卫生和工程验收提供依据,最终形成风险监测评估报告,并对发现的各类卫生隐患进行及时干预。


二、教学目标

以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7年初完成的南京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竣工阶段车站公共区卫生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为主要案例背景,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知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机结合,最终对公共场所(地铁车站)环境健康危害因素作出识别和评价。此外,通过案例的学习了解常见公共场所卫生指标的检测方法、过程及其要求。


、案例涉及知识点

1. 公共场所卫生研究的内容及卫生学特征;

2. 地铁车站的卫生要求和卫生管理;

3. 地铁车站基本环境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4. 环境健康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5. 与地铁环境卫生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规范等;

6. 环境卫生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四、案例涉及学科

1. 环境卫生学

2. 公共场所卫生

3.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


五、案例特色

1. 地铁轨道交通已成为一种有效缓解城市通勤压力、方便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同时,轨道交通及其地下车站具有不同于其他出行方式的环境健康风险因素。选择此案例应用于课堂学习,更为贴近当前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现状,能够为公共卫生教学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实践素材,体现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2. 针对地下车站的这些潜在环境健康风险因子我国尚无系统性、专门性的管理标准和法规。此次评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现场调查、卫生检测﹑对照国家标准规范等方法对该项目投入运营后地铁站点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能够为制定地下车站卫生标准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3. 地铁轨道交通作为新型交通方式,当前其地下车站卫生风险监测评估尚未纳入学校教学案例,该案例可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卫生风险监测评估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