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应用毒理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目前在编人员为4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助教13人,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3人;在编人员中,19人拥有博士学位,14人拥有硕士学位,共占总人数的70.2%,有15人分别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或地区进修学习过;在编人员中,拥有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国内外引进学术/学科带头人3人。其中兼任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1人,全国毒理学二级分会委员2人,省级卫生毒理学会等学会主任和副主任委员2人。
多年来,实验室始终把“科学研究和实践运用相结合”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顺应当前国内外毒理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实验室多年来的工作基础与优势,形成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生殖健康”、“毒性基因与环境相关重大疾病”、“医药、农药安全性评价与毒性机制”、“食物所致健康危害与控制对策”以及“毒理生物信息学”等5个主要研究方向。2001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28项、省、部级研究课题37项,累计经费达1286万元;在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共承担企业委托项目430多项,累计经费达2300多万元;发表重要学术论著206篇,其中被SCI收录6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卫生毒理学”分别被批准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和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博士点和3个硕士点;主编全国统编教材3部,参编4部;负责承办了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国际毒理学会继续教育培训班及海峡两岸首届毒理学学术交流会和以“公共卫生与中毒控制”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公共卫生研究生暑期学校等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并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和指导。2001年以来,共培
实验室现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