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生

发布者:公共卫生学院发布时间:2019-06-07浏览次数:2096

王洪生,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分枝杆菌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者(PI);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分会遗传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分会委员。曾作为访问学者多次在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MAAP项目资助)从事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诊断的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

邮箱:Whs33@vip.sina.com

电话:O2585478953


工作实绩与成果 

长期从事结核、麻风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根据国家防治任务需求,紧紧围绕我国麻风病防治、皮肤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其领衔的分枝杆菌实验室能够承担面向全国的麻风病及其他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工作,建立了麻风及其他分枝杆菌感染的系列实验室诊断技术方法,包括抗酸染色、细菌培养、体外药敏试验、分枝杆菌抗原的ELISA检测和基于PCR技术的系列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

(一)麻风病的防治  1.其团队承担世界卫生组织(WHO)麻风菌耐药监测项目的中国地区监测工作,首次在我国从经联合化疗后的麻风患者中分离出对利福平耐药的菌株,为有效控制麻风菌耐药菌株在我国的流行提供了实验室依据。2.其团队正在承担卫生计生委资助的公益性卫生行业基金课题---我国麻风病高危人群利福平/利福喷丁化学预防干预研究,在云、贵、川、湘四省于2015-2018年开展麻风病高危人群化学预防的效果与卫生经济学评价;这不仅填补了国际上对麻风病流行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利福平/利福喷丁化学预防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空白,也为我国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麻风病化学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循证依据。3.我国每年有数十例患者罹患氨苯砜综合症,该病在麻风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2%、致死率为12.5%,其团队通过HLA基因分型研究发现了氨苯砜综合症的生物标志---HLA-B*1301,这为预警该病的发生提供了检测手段。4.创立PCR-panel和麻风Elispot的方法,极大提升了麻风病的早期诊断率。

()皮肤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治 其研究团队通过比较、筛选、改良和整合,获得新型、敏感和特异的分枝杆菌培养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应用到实验室的诊断中;同时通过发掘分子标识、优化探针设计和反应条件等进行了分枝杆菌感染快速分子诊断的试剂盒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申请“皮肤感染常见的分枝杆菌与真菌分子分型试剂盒”专利1项。以此为基础,其研究团队诊疗了大量结核、麻风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皮肤感染患者,其中有多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例属国内外首报,从皮损中分离培养出70余株结核分枝杆菌和30余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株为罕见致病菌株和1株为新亚型菌株),为此类患者提供了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除了散在病例,其研究团队还诊治了一些群体分枝杆菌感染事件,如在江苏海门某渔场,三十余为工人手上背上同一时段出现了破溃结节,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都是海鱼分枝杆菌感染所致,通过筛选敏感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治疗,最终成功控制了所有患者的病情。另外,其研究团队正在承担“十二五”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的子课题---艾滋病患者中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分离鉴定方法研究,已从数百例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出进百株分枝杆菌菌株,为这些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诊断,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三)基础研究  其研究团队在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3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面上的资助下,首次建立了麻风分枝杆菌肉芽肿、多核巨细胞的体外模型,为系统研究巨噬细胞极化分型、多核巨细胞与肉芽肿形成在宿主抗分枝杆菌感染方面的作用与机制奠定了基础。

(四)临床与教学  热爱皮肤病临床工作,平均每年诊治近万名麻风病、皮肤结核、皮肤非结核及银屑病等门诊皮肤病患者、救治100余名病情较重的住院患者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同时还能够注重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工作,做到医、教、研相结合,已培养或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2名,正在培养博士和硕士生4名。

(五)课题、论文与著作  5年来主持了2项国家级、4项省部级课题及2项院校级别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60余篇论著(SCI 20余 篇,分别发表在J Invest Dermatol.,Emerg Infect Dis.,Acta Derm Venereol等杂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和参编了7本皮肤病相关著作。


5年代表性文章:

编号

题目和杂志、卷期

排名

IF

1

Chen   Y, Jiang   J, Jiang   H, Chen J, Wang X, Liu W, Chen Z, Shi Y, Zhang W, Wang H. Mycobacterium gordonae in Patient with Facial   Ulcers, Nosebleeds, and Positive T-SPOT.TB Test, China. Emerg   Infect Dis. 2017; 23(7): 1204–1206.

通讯作者

8.222

2

Wang   H, Yan L, Zhang G, Chen X, Yang J, Li M, Shen J,   Yu M, Huo R, Wang B. Association   between HLA-B*1301 and Dapsone-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among   Leprosy Patients in China. J Invest Dermatol. 2013 May 19.

第一作者

6.193

3

Cui P, Vissa V, Li W, Zhang X, Lin L, Wang H, Liu X, Wu Q, Zong W. Cutaneous Mycobacterium shigaense   infection in immunocompetent Woman, China. Emerg Infect Dis. 2013   May;19(5):819- 20.

通讯作者

5.993

4

Le W, Haiqin J, Danfeng H, Ying S, Wenyue   Z, Jun Y, Li X, Tiejun S, Limei S, Jie L, De W, Yong N, Yangying L, Hao W,   Yanfei K, Bin L, Maeda Y, Duthie M, Meiwen Y, Hongsheng W, Liangbin Y, Guocheng Z, Baoxi W, Heng G. Monitoring   and detection of leprosy patients in Southwest China: A retrospective study,   2010-2014. Sci Rep. 2018.30;8(1):11407.

通讯作者

4.122

5.

Jiang H, Jin Y, Vissa V, Zhang L, Liu W,   Qin X, Wan K, Wu X, Wang H, Liu W,   Wang B.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trains   Isolated from Cutaneous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China. Acta Derm Venereol.   2017; 97: 472–477.

通讯作者

3.72

  

发明专利:

序号

发明人

专利名称

专利号

授权时间

1

王宝玺,王洪生

用于检测HLA-B*1301基因的试剂盒

201310009785.4

201412

2

王洪生,吴勤学,姜海琴

一种分枝杆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201310152712.0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