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全面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经研究,决定举办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我校所有在籍本科生(应届毕业生除外)。
二、比赛流程
(一)宣传发动(3月)
各学院做好大赛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参赛,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指导学生完成参赛作品。
参赛作品以参赛选手本人的职业规划为主题,以近期职业生涯目标规划为重点,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参赛作品应涵盖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规划与实施计划、评估与备选方案等内容,适当运用人才测评等分析、决策工具及丰富的事实论据,对职业规划过程详尽阐述。参赛作品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认的道德规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
(二)作品初审(4月)
各学院或年级于4月15日前推荐不少于2件作品参加学校比赛。参赛作品书面作品使用A4纸黑白打印装订,一式3份。电子版作品必须为 Word格式(*.doc文件)。选手提交书面作品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和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均须有扉页,扉页填写参赛者的真实姓名、性别、学校、院系、班级、学号以及指导教师的姓名、所在院系(部门)、联系电话。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和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内则不得出现涉及选手身份信息的内容,如必须出现时请以“*”代替。
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将组织专家对收到的作品进行初审,并将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给参赛选手。参赛选手在学院和指导老师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作品。
(三)现场展示(5月)
比赛从计划、执行、展示等方面对参赛选手进行综合评比。现场展示环节包括书面作品评审(30%)、现场陈述(40%)、专家提问(10%)、职业角色情境模拟(20%)。
书面作品占30%,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和生涯人物访谈报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作品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格式清晰,版面大方美观,创意新颖,正文部分不超过一万字。生涯人物访谈报告由三部分组成:背景介绍(包含受访人所在的单位简介、受访人简介、参与人员、访问时间、地点、方式等基本信息)、访谈记录、小结(包含撰稿人对此次访谈的感想和访谈内容的归纳总结提炼),不超过3000字,随稿可附1-2张采访照片。以思想性、创新性、真实性为主要评选标准,淡化文学性和艺术性。
现场陈述环节占40%。要求:通过演讲、实例展现等形式,表现参赛选手的个人素质。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专家提问环节占10%。要求:能准确领悟问题,全面、清晰作答。
职业角色情境模拟占20%。要求:形式不限,要与自身规划的职业相关,能突出选手本人规划作品中的目标职业角色特点,能展现选手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以及职场新人的职业形象。本部分中选手的职业角色才艺应对达到自身的职业目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邀请校内外专家对作品进行现场评审。比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若干奖项。
(四)后期完善(6月-7月)
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校级比赛优秀作品进行指导,协助参赛选手修改、完善作品,并积极筹备参加省级比赛。
三、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作品概不退稿,请自行保留底稿。
2、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原创作者,并保证其拥有该作品的合法著作权。
3、获奖作品如发现有抄袭、盗用、作弊等不法手段、或有出售、商业推广及直接或间接商业目的的、或不符合规定及违反他人著作权的,即予取消其参赛资格、追回奖励外,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行负责。
4、所有获奖作品的著作权归主办方所有,即每位参赛者在其作品被公布和被告知获奖的同时即被视为已明确同意大赛主办方及其被许可人永久性地、免费地、以任何方式使用、在任何媒体上使用、发表参赛作品。主办方可以将所有入选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发行,参赛者不得有任何异议。任何机构与个人(包括获奖作品的作者)刊登、转载这些作品均需获得主办方的书面许可。获奖作品的作者拥有该作品公开发表的署名权。
5、所有参赛作品均不得涉及暴力、色情、非法宗教宣传等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
6、主办方保留进一步补充本比赛规程的权利。
7、本次比赛其它未尽事宜由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负责解释。
大赛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
联系人:朱智刚 王冉
联系电话:86863443;86862670
电子邮箱:zj@njmu.edu.cn
学生工作处
2015年3月12日